原標題:他一輩子都在給大家造夢,安藤忠雄為他設計一座美術館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
當過船舶兵、測量員、採礦工、小學教師
38歲辭去工作專心畫畫
懷揣800美金走遍全球
58歲獲得“兒童文學界諾貝爾獎”

安野光雅去世了。這位94歲的日本國寶級繪本畫家一生都在編織夢想,如今,在喜歡他的人們心裡,有些東西也隨他飄走了。
沒有系統學過繪畫的他,42歲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繪本,58歲時摘得國際安徒生獎,這也被稱為“兒童文學界的諾貝爾獎”。
由於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突出貢獻,日本政府在安野62歲時,授予他本國文化類的最高榮譽——紫綬褒章。
安野和普通人看起來沒什麼兩樣,總是頂一頭亂蓬蓬的白髮,穿一件牛仔襯衫或者馬甲。帶上一把摺疊椅、一個木質畫架,他便能出發到世界任何地方,走到哪裡,就畫到哪裡。
幾十年來,安野去過許多地方,將城市和鄉間的韻味,全都畫在了紙上。

他不僅將旅行記憶畫成了一個個小故事,還將自己的幻想,融入筆墨,加入到孩子們的啟蒙教材中,也因此成為了全民喜愛的繪本藝術家。
曾經有人問他,為什麼一定要畫畫?安野說,只有一個簡單的理由:喜歡。從小時候開始,他就告訴自己,哪怕只能在車站前賣畫,也要堅持下去。
安野光雅去世後,日本《每日新聞》說:“我們失去了一位最有才華的知性藝術家。”
01
“兒時的記憶和文化,
會塑造人的一生”
安野光雅給小朋友們寫過一封信說,按部就班地學習技法,可以讓繪畫作品變得完美。但是,如果想畫出真正屬於自己的風格,離不開從小到大的成長記憶和文化。
他自己便踐行了這句話。
1926年,安野在日本西部的島根縣出生。這是一座山城。
古老的活火山帶來了豐富的溫泉資源。加上零星散落著的、江戶時期留存至今的神社、遺址、豪商宅邸,吸引眾多遊人前來渡假。

安野的父親便在縣上經營一家旅社。他性格古怪,不同意送兒子去幼兒園,只是默不作聲地買下一套顏料,送給了小安野。
從那時起,安野愛上了畫畫。
沒有拜師學藝,他就自己在木板上、在地上畫。蠟筆、水彩總是用得很快。快用完的時候,他就問街邊的裝修工人討油漆回來,當顏料用。
戰爭時,物資採用限量配給製,但這並沒有磨滅安野光雅畫畫的熱情。
他挖泥土搗碎後裝入桶,淋上菜籽油、食用色素和墨水,研製出了特殊的“顏料”。

父親的旅館里,總有遊客留下的畫冊、雜誌。他們在島根縣飽覽山林美景後,也在無意間為小安野帶來了外面的世界。
仔細讀過這些冊子後他覺得,世界上還有一片廣袤的未知土地,在等候他去探索。

可生活向來站在現實的一側。逐漸長大的安野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去打零工。他賣過魚、賣過鐮刀、當過船舶兵、測量員、採礦工人,然後選擇前往東京,成為一位普通的美術老師,教授孩子們畫畫。
教書的13年間,他攢了800美金,到38歲時便辭去工作,開始了旅行。
02
遊曆亞歐大陸,捕捉平凡之美
安野光雅說,繪畫就是一個人的旅行。
他帶著攢下的錢,足跡遍佈中國、丹麥、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美國和日本各地,把途中那些值得回味的風景,彙編成《旅之繪本》系列。

對於中國,他有特別的情結,所以特別畫了《中國的街市》和《中國的運河》兩本。


中國之行,最牽動他心的是洛陽。
早年讀芥川龍之介的《杜子春》時,安野就無數次想像過這座古城:“殘破的城門旁,一位仙人沐浴在夕陽的餘暉中,拖得長長的影子映在地面上。”

可惜旅途不免有遺憾。
到達洛陽的那天接近深夜,翻譯沒有準時到,喧囂的火車站、來往的陌生人,讓他覺得疲憊。
勉強度過一夜後,他滿懷期待去賞牡丹,卻發現往年該正當盛時的鮮花,今年已過了花期。
不過,遺憾並沒有全然敗了安野光雅的興致。
他出發去市郊參觀了白馬寺、龍門石窟。
回到賓館推開窗戶時,他看到飛絮在眼前紛紛揚揚落下,頓時感慨萬千——它們和大街上騎車、走路的人們一樣匆忙,但熱鬧依舊。
安野光雅對洛陽是有真愛的。即使沒有看到國色牡丹,他也依然細細描摹l額城市里那些看似平凡的景緻。

在北京,安野偏愛站在遠處看繁華之所。
他不畫故宮,而是站在護城河的故宮一側,描繪河對岸的民居和樹林。
他說,“正是有了自然生長的枝條,雄渾磅礴的建築變得更加柔和,不會讓人望而卻步。”

他隨本地居民一道擠進琉璃廠的舊貨店淘寶貝,在九龍壁品嚐到了經典的國營老棒冰。
臨近傍晚時分,便散步到雍和宮,看落日從屋簷上緩緩下沉。

從北方城市乘坐火車一路南下,他來到了江南。
爬上蘇州吳門橋眺望瑞光塔;坐在杭州靈隱寺邊吹湖風;在紹興酒廠里喝上一杯香醇的本地酒;最後到上海和平飯店,聽一曲爵士樂演奏。



安野在歐洲的時光,輕鬆而閑適。
前一秒還在看農民喂養乳牛,下一秒就誤入了幽深的黑森林,再翻過去兩頁,就跟著他穿過昏暗,來到孩子們嬉戲的河畔。沿河岸望去,是一片金色的麥田。

筆鋒回到城市後,很容易在熱鬧的街巷里偶遇梵高、米勒的名畫。
他還帶著人們翻過托斯卡納的丘陵,來到西班牙跳一支弗拉明戈舞,飛去荷李活看一場瑪麗蓮夢露的演出,最後,再去到倫敦市中心廣場曬曬太陽。

在安野的故事里,人文、建築、藝術的界限消失了,它們全被糅合在色彩中,變得親近可愛。
不經意間,人們就跟著他一邊遊樂,感受著整個世界。
03
讓孩子們在繪本中瞭解科學
安野光雅的兒童繪本,讓聽上去枯燥的數學邏輯、哲學道理,都鑽進他的筆下,成為故事主角。
其中有一本名叫《壺中的故事》。

開篇時,作者說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把青花瓷壺,壺中有水,突然起風,激起了層層海浪。
這片海浪里有1個小島,每個小島各有2個國家,2個國家各有3座山脈……以此類推,山中有村,村中有屋,屋中有櫃,櫃中有箱。
而故事到這裏,又開始往後推:這些箱子裡,各藏了一片海。如此循環往複,無窮無盡。
其實這是一本兒童數學書。安野光雅想要用故事來講解“階乘”的原理。開頭用繪畫引入,在隨後的篇章中,他運用了公式、文字、圖表和例題進行解釋。

這些作品不僅勾起了兒童的好奇心,也吸粉無數成年人。
《奇妙國》中,安野光雅模糊了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的邊界。
比如,在畫中明明從高處流下的河水,經過一片村莊後,又重新回到了高處的水龍頭裡。
這錯綜複雜的動線,其實是安野想引導讀者思考“悖論”話題。


04
擁有兩座美術館,
其中一座由安藤忠雄設計
一生在旅途的安野光雅,在2001年3月20日收到了一份75歲生日禮物:他的家鄉島根縣為他成立了安野美術館。
時隔6年後,這位繪本作家在京都擁有了自己的第二個美術館“森林之家”。


整座園區里,種了30000棵樹,共56個樹種。這種回歸自然的方式,不知是否讓這位古稀藝術家也回憶起了自己坐在山野田間繪畫的時光?
“森林之家”曾舉辦過一場特展活動,回顧了安野光雅在眾多港口的寫生畫。

從小生長在山城的他,始終憧憬著大海。
而《旅之繪本》中,大部分國度的旅行幻想故事,都由一位旅人爬上海岸開始。

家鄉的美術館牆上,印著一句話:“童心、幻想,這些都是免費的,既不會增加行李的重量,也不容易壞掉。離開這座美術館時,請順道帶回去吧,說不定會是很好的紀念品哦。”
而現在,安野光雅懷抱著這兩件免費且珍貴的東西,重新回到大海,或者山林里去了吧。
文、編輯/Its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