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人為什麼癡迷於“妖精”?
原創 南瓜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娛樂圈中的男明星都扮演起了“妖精”
成毅的金赤鳥妖禹司鳳
李現的狡黠狐妖白十三
各有特色
與男妖怪們相比
一心找象嫂的象君最唸唸不忘
《西遊記》《聊齋》《封神榜》《白蛇傳》
等影視劇中
風情萬種、千嬌百媚的女妖精


或為愛癡狂
妖身人心,充滿血肉與靈魂
除了無敵美貌
更能創建出一種新奇世界觀
以警世人


《西遊記》一妖一世界觀
“這麼多美女,為什麼當初只喜歡看那隻上躥下跳的猴?”
在沒有過度美顏,千篇一律韓式妝容的86版《西遊記》中,美女真的很多。




清一色的絕色佳人。




“青姿妝翡翠,丹臉賽胭脂。星眼光還彩,峨眉秀又齊。”
柳葉眉、杏仁眼,一顰一笑甚美!
舞蹈家王苓華扮演的杏仙,大概是死得最冤枉的妖精。

她對唐僧一片癡心,愛之情簡單美好。不以美色誘惑,默默陪伴身旁,吟詩作對、倒茶伺候。
像極了賢良淑德,一心為夫的大家閨秀。

西遊過後,王苓華退出演藝圈,移居海外,嫁人生子,從事中國古典民族舞蹈教學。
杏仙渴望的愛情與家庭生活,由她實現。

“乃是一個美貌端正之女。”
是吳承恩對李玲玉,扮演得真妖精假公主的描述。




“錦繡嬌容,金珠美貌,春蔥十指纖纖,美若西施還嫋娜,軟玉溫香,肌香膚膩。”
如果說杏仙是溫良妖精的代表,那麼被稱為“色邪”的蠍子精,則是毒辣一派中的王者。


一妖一世界,性格百態的她們,有情感、有靈魂,令人著迷。


《聊齋》是癡情妖精
也是現實女子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聊齋》中的女妖、女鬼,那便是“癡情”。
人生如夢,為愛癡狂!


說到聊齋,王祖賢扮演的聶小倩,首先映入腦海。
明眸皓齒、頭髮隨風飄揚,雖是鬼卻比妖還要媚。



她與角色相互成就,演活了在愛情浸潤下由鬼變為人的聶小倩,因這部影片事業突飛猛進,成為一線影星。



“果有紅衣人,振袖傾鬟,亭亭拈帶”,好一位端莊秀美女子。
如果說小倩因愛而生,那麼狐妖化身的辛十四娘,便是為愛而死。



她與熱戀而喜、失戀而悲的現實女子,沒有任何差異。
愛就愛了,不恨不悔!

在真真假假的聊齋故事中,有太多終生為情所絆的美豔女妖。
拋去虛幻外衣,她們何嚐不是生活中的你我她。
妖鬼身上,映射出癡情女人的影子。


《封神榜》惡妖如惡人
警醒世人
“烏雲秀髮,杏臉桃腮,眉如春山淺淡,眼若秋波宛轉;隆胸纖腰,盛臀修推,勝似海棠醉日,梨花帶雨。”
妲己,被狐妖附身後,成為歷史上惡名昭著的蛇蠍美人。



在充滿曲折故事性的同時,何不給人以警示,不論身份地位再高,再惹人憐愛,做了壞事就會受到懲罰。
就如同一角色不同命運的傅藝偉與溫碧霞,一位因吸毒自毀前程,一位年過五十仍美美的活躍螢屏。



缺少了由內而外,外形和氣質都美,眼神會說話,辨識度高的妖精。
她們或嫵媚動人,或含羞帶怯,美美與共美而不同,讓人覺得這個角色就該這樣子!
是妖更是人,在用心致敬經典的同時,也在詮釋是非曲直、因果循環的人生與世界觀。
圖片來自:豆瓣影視、網絡